依据资生堂发布的财报,2016年1月至6月期间,公司净销售额为4122.7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6亿元),同比上涨0.4%,排除汇率的影响后,增幅为5.5%;公司营业收益增长32.1%,达到199.42亿日元。
国内市场是这次半年报的一个闪光点。
资生堂中国的净销售额约为人民币35.98亿元(615亿日元,根据财报提供汇率1人民币=17.1日元换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假如排除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增长则达到了15.5%。
对于化妆品公司来讲,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达到两位数增长并困难。
2015年下半年,资生堂日本市场开始复苏,公司将销售增长部分归咎于国际用户的消费,特别是中国买家。
但在中国当地市场,公司却一度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中国买家喜欢日本制造的资生堂,却对那些为国内市场塑造的商品没太多兴趣。
反应在财报上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市场大众化妆品部收入降低约25%,但以进口商品为主的个人洗护品和高端化妆品部的收入,分别增长了约30%、31%。
为了重整中国这一要紧市场,资生堂于去年11月委任了国外履历丰富的藤原宪太郎(下称藤原)为资生堂中国区总经理,他的前女友在这个位子上只待了10个月。
对于这家老牌的日本化妆品公司而言,频繁换人并非它的作风,然而中国区的营业额最后让它走出了这一步。
第一就是去看市场,北京、广州、兰州,一线、二线都去过。
中国疆域广阔,连各地的气候差异都非常大。
上任9个月的资生堂(中国)投资公司新任总经理藤原宪太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随后他制定了三项工作需要,对品牌进行更为明确的定位,加大电子商务和数字化营销与强化组织能力和组织构造。
但就业务层面看,这位新上任的中国区CEO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大众化妆品部的泊美进行品牌升级。
泊美是资生堂2001年针对国内市场推出的大众化品牌,它在中国生产和研发,主打天然、植物定义,但运作多年后,包装老化,品牌陈旧困扰着这个品牌。
在低线城市,这种无明显形象和信息露出的商品飞速被当地品牌的专柜淹没。
另一个一样的品牌还有悠莱。
在藤原上任之初,这两份品牌升级的提案最早被拿到了他的眼前。
通常而言,在资生堂,品牌改革是商品先行。
提前半年至一年,资生堂会制定新的商品线和商品,再花费大约半年至一年做商品上市的筹备。
在过去,这类几乎都交由日本总部负责中国业务的有关部门完成,但目前这项工作直接在中国当地完成。
2015年3月,资生堂将原本在日本总部中国事业部的经营及市场推广职能移到了资生堂中国。
这意味着,资生堂中国可以独立地在策略、企划、市场推广、研发等方面做决策,迅速且更具针对性地解决中国当地的市场需要。
藤原上任前,泊美的商品更新已经完成,还签约了影视明星赵丽颖作为代言,剩下的就是如何将它推出市场。
对于悠莱,其推广点非常快落在肌肤触摸(Skin Touch)的定义上,但泊美遇见了难题。
藤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临近推出市场的三个月之前,泊美调整了宣传重点,公司想将品牌主打的天然、植物精华等多个定义融合在一块。
借鉴过去在欧洲市场五年的工作经验,藤原最后使用了新鲜市集的定义,提出了cosplaymetic Marche泊美鲜肌荟的想法。
期望将法国菜市场上新鲜水果蔬菜的感觉带入到泊美的新柜台中。
为了新的专柜设计,藤原将设计团队派往了巴黎进行考察。
最后,柜台展示地区变成了倾斜状,展示商品信息的内容也用小黑板代替,更多的花和更明亮的颜色被加入进去。
而为了配合低线城市专店铺的需要,根据柜面大小不同,泊美还给出了四种策略。
泊美新专柜鲜纯珍萃为泊美新开发的系列,使用了更年轻化的包装泊美的重要程度在于,藤原期望将如此的办法延及至之后的其他品牌。
假如表现很好,大家可以把经验推广到Za这个品牌上。
现在Za还在进行商品更新。
大众化妆品部门过去是资生堂深入国内市场的一种积极表现,比起它的角逐对手,资生堂为中国当地市场研发的品牌更多,更早地开始覆盖低线城市。
一般这类品牌价格愈加亲民,而依赖母企业的研发能力,他们的商品表现也有保障。
一位低线城市的店铺运营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大约10年以前,假如你能销售资生堂旗下的品牌,那代表着你店铺做得还很好。
对于化妆品而言,特别是大众化妆品,适合的定位可以帮你到达买家,但第一,你还要解决商家,特别目前,状况变得不同了。
国商品牌在化妆品专店铺上想花费更多的资源,类似韩束、自然堂如此在卫视频道高频率投放广告的品牌借着低线城市的化妆品专店铺飞速进步起来,像珀莱雅如此的品牌,专营店途径占到了公司整体途径的90%,商品销售的62%。
在资生堂中国,途径的改革早在藤原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
为了提升销售,藤原的前女友在去年8月发起了大众化妆品牌的途径改革。
目前资生堂将销售部门根据地区、途径划分,全国市场被划分为北区、中南区、东区和西区四个大区,每一个大区设置大区总监,统一领导大区内所有品牌、所有途径、所有买卖模式,并管理大区内所有代理商的业务进步。
在每一个大区内,依据买卖占比、地理分布和进步潜力,又划分为不同地区。
每一个区域设置一位区域销售经理,集中管理地区内所有品牌、途径、买卖模式的运作,并服务所有代理商。
这一举动对资生堂现在的百货和专店铺途径进行资源整理。
但调整一度让商家们产生了犹豫。
为了安抚商家,今年2月,资生堂全球总裁鱼谷雅彦与刚上任不久的藤原亲自去往乌镇参加商家大会。
也就是在这个发布会上,大众化妆品部的泊美和悠莱宣布了新的改革计划。
一位中部区域的商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对于新的泊美品牌柜台印象深刻,颜色非常亮,这在店头销售环节很重要。
他表示。
对于商家来讲,新的柜台和品牌形象能带来新气象,但更关键的,是对商品的销售支持,即营销力度、柜台维护,还有更重点性的销售推广账户返点。
1到3个推广账户返点,还给你换新的柜子。
上文提及的中部商家感觉还算认可。
资生堂称会通过库存管理、预防窜货、增强BA教育、准时提供试用品与柜面维护、强化采集买家信息与购买动向等五大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商家创造更好的客户购物意愿及环境。
而在百货途径,资生堂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加大对BA(美容顾问)的销售教育上。
邹娟在上海的一个泊美专柜工作了超越7年,两个月前,她拿到了关于泊美一系列新产品的销售指导板,在一张A4大小的塑封纸上,详细列出了从客户到店、推荐、试用、购买的一系列指导办法,公司强调要加大买家的试用并将此转化成购买。
对于BA,资生堂将此前以年资为基础的奖励政策偏向了以营业额为主,假如完成了相应的销售额,资生堂会给出额外的绩效奖励。
邹娟在她开票的小板上写了三个字开大单以此鼓励自己努力提升销售。
假如参照高档品牌Shiseido资生堂如此的改革路径,泊美和悠莱的升级速度已经表现很好。
Shiseido大概从两年半以前启动了商品改革,去年11月正式发布了新的Logo和柜台形象,今年6月,中国区域开出了更新之后的第一个柜台。
对于如此全球性的品牌,资生堂中国做了一些当地化的尝试,譬如考虑到喜欢自拍的中国买家,在试装的柜面上,资生堂安装了USB充电接口。
不过对于如此的速度,藤原仍然不甚认可:我已经督促研发团队将商品改革时间控制在半年之内,底线可以到7个月。
迅速变化的国内市场是藤原做出这一决定是什么原因,甚至这个需要要比日本母公司所提出的更高。
如此的改革开始奏效,反应在营业额上,就是今年上半年资生堂中国化妆品部门增长达到了24%,大众化妆品部门终于摆脱了下滑趋势,达成了13%的增长。
藤原正在领导资生堂适应国内市场,在他今年的计划中,电子商务和数据化营销也是一个工作重点。
现在电子商务的销售占资生堂中国业务的15%,资生堂的目的是可以在2018年达成20%以上的占比。
藤原说,现在电商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为16%,但国内市场能接触上网的人士占到46%,根据这个发展势头,电商的途径收入会增加。
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会成为品牌和用户交流的一个要紧途径。
资生堂中国现在正在对买家的购买行为进行研究,包含他们在打开企业网站时候看了什么,在网上搜索了什么,整个的购买步骤都会有相应的监测。
藤原称,一个从日本市场得到的数据显示,日本买家喜欢在泡澡之后进行购买,依据这个结果,资生堂可以更精确地投入资源,以提高商品的销售转化,他想在国内市场也复制类似的监测和广告投放。
现在,资生堂获得的一个信息是,中国的买家更喜欢在网上进行自我展示,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手机端,并且搜集商品信息的能力也非常强大。
相比直接在网络上卖产品,他们倾向于更多进行宣传和与买家互动。
6月17日,资生堂将旗下高档化妆品CPB(肌肤之钥)放到了天猫平台上,而去年到年初,雅诗兰黛旗下的La Mer、宝洁旗下SKII和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雪花秀已经入驻资生堂正在努力追赶和角逐对手间的差距。
但说到依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引入新产品,资生堂仍显小心。
线下途径仍然是新产品进入的主要渠道。
藤原这么讲解。
至于今年是不是有新产品引入,藤原则回复了一个颇为官方的说法,资生堂旗下品牌海量,大家会考虑国内市场的需要以引进适合的商品。
而据界面新闻记者知道,今年资生堂旗下一款高档洗护品牌有望进入国内市场。
藤原对国内市场充满了期待,在今年的中国区年会上,他还欢快地弹起了吉他。
藤原于1991年进入日本资生堂,曾任职于研究所、法国子公司、国际事业企划部、经营企划部、资生堂韩国公司社长、经营兼数码策略部部长等职务。
对于一个复杂的国内市场,如此的履历可能更能胜任。